在新中国成立初期,许多将领被赋予重任,其中有冼恒汉和刘兴元等人。他们不仅很早便担任了大军区的主要职务,还在特殊历史时期积极参与军、地方的工作,因此被称为“四个第一”。例如,他们担任军区的政委以及党委的第一书记,同时还担任省革命委员会的主任和省委的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。
刘兴元则是一位来自第四野战军的将领。1949年,他被任命为42军的政委,随后南下中南地区,之后不久便调任广州军区副政委及政委。1959年,他升任军区的第二政委。直到1972年,他被调派到成都军区工作,这一离开长达17年的广州的历程颇具戏剧性。
自1967年起,军队开始介入地方事务,刘兴元在这段时间担任了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和广东的第一书记,同时也兼任军区的第二政委和第一书记。1972年,他被调任成都军区,开始担任军区的第一政委和第一书记,还担任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及四川的第一书记。
展开剩余58%在四川的任职期间,刘兴元担任了五年军区的政委,1975年则由军区政委转为军区司令员。这在和平时期是一个不寻常的转变,他原合作搭档秦基伟则是由军区司令调任到北京军区担任政委。1975年的职务变动令外界感到有些意外。
在被任命为军区司令时,刘兴元曾表示,他长期从事政治工作,担任司令员显得不够合适,然而这一提议并未获得批准。之后,他便从政治职务转向军事管理。
刘兴元调任成都军区时,他的妻子徐杰也随他一同前往。当时,徐杰在军队中担任副师职。军区机关计划安排她担任军区二级部的副部长,但刘兴元对此表示反对,并劝说妻子提出离休的想法。
说到徐杰,她在1938年便参与了革命,算是有着丰富经历的干部。我们知道,1955年,全军进行军衔授予时,很多女军官都会选择转业回地方工作。然而,徐杰却是继续留在部队的少数几位之一。
在1970年昆明军区政委被刺事件发生后,刘兴元在担任广州军区政委期间,提出了一项建议,让领导干部的妻子穿上军装。毕竟,她们参加革命时都是军人,授予军衔后又转业回到地方。这个提议得到了军区的支持,最终徐杰也如愿重返部队,依照职务和资历被视为副师级干部。
如今调至成都军区工作,刘兴元认为将妻子安排在机关工作并不利于她的发展,而且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。因此,他对徐杰进行了思想工作,建议她稍微委屈一下,提前离休。那时徐杰53岁,虽然年龄谈不上特别大,但在军队工作亦属不小的挑战。
考虑到刘兴元的建议,徐杰最终主动提出了离休。其实,按理说,徐杰完全可以选择不在部队工作,她也可以转入地方继续发展,但或许刘兴元不愿意给地方带来麻烦,因为他在地方担任一把手,无论是在军区还是地方,情况都显得不太合适,因此,选择离休成为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